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校媒记者 曹家璇 高千铣 熊梓岑)沿着人民南路开往天府广场的途中,自学英语近十年的成都出租车司机李师傅正与外国乘客侃侃而谈。“这里turn left(左转)就是subway station(地铁站)”“乘坐bus(巴士)直达Chunxi Road(春熙路)”“Next crossroad(下个十字路口)就arrive(到达)了”......

成都博物馆内,肤色各异的外国游客络绎不绝。馆内数十名综合服务岗的志愿者为这些外国游客提供双语引导服务。其中,就有在美国读书的留学生谢子煜。对于对外传播中国文化,他感到很骄傲:“别人能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底蕴是不是装出来的,我们把自己做好,再欢迎别人来,成都就会成为国际大都市。”

“蓉漂”十年的比利时人迪特尔·法农克伦在自己创立的平台“ChengduExpat+”上发布英文资讯,其中不乏大量成都大运会的内容。在他看来,“在成都,老外感兴趣的不只是大熊猫和火锅,每个人的眼里都有自己的成都。”


(资料图片)

自成都大运会举办以来,“国际范”席卷了这座城市的街头巷尾。

社区建设融合本地特色与国际视野

对位于本次大运会篮球项目场地四川省体育馆旁的玉林东路社区而言,“国际范”已算不上一个新鲜词汇。

2018年,歌词“走到玉林路的尽头”中的玉林街道面向全球招募“社区规划师”。一个月内,海内外167名规划师纷纷报名,他们同玉林的居民开展合作,测量、讨论、投票,共同规划设计这一片社区空间;2019年,日本留学归来的90后姑娘张唐与社区党委书记杨金惠一拍即合,在保留利用既有建筑、保持老城格局的基础上,将玉林一条背街小巷后的车棚改造成了“巷子里社区友好空间”,斩获了国内外众多奖项。

本次大运会期间,玉林东路社区更是代表成都接待了外国使团与前来采风的外国记者。为了让远道而来的外国朋友们体验成都的历史文化与在地风物,玉林东路社区举办了各种活动,如功夫茶艺体验、中国舞表演、蛋烘糕品尝,还展示了自己的咖啡品牌“巷子里”。外国友人积极参与其中,体验美食的同时也与当地居民们展开互动,纷纷盛赞玉林浓浓的“烟火气”,并表示玉林人很懂得生活,他们十分喜爱这里放松、包容、开放的氛围与态度。

据悉,玉林东路以“烟火玉林”为核心,将成都区域特色文化与国际视野相融,打造最新街区形象;以“全龄友好”为核心,打造“亲望亲好,邻望邻好”的新型邻里关系;在“构筑玉林专属IP”方面,街区结合独特属地文化,不断将“玉林节气集市”“玉林特色节事”深入人心;在“联动商家共荣”方面,街区以商家为核心,组建共发展联盟,为商家、居民办实事,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呈现出更和谐的商户邻里关系。

“如果说春熙路是成都的面子,玉林就是成都的里子。我们把自己的东西做出来,别人自然而然就会来。”玉林东路社区纪委书记吴小祥说。

一手打造出“巷子里”的张唐也表示最欣赏玉林社区的“热情好客”。在她看来,玉林除了自身专业硬以外,积极与各行各业交流。“就像是一个优秀的统筹者,让更多人参与进来,为打造国际化社区提供了更多的视角和方案。”

氛围包容与态度尊重打动外籍蓉漂

从社区延伸到城市,除了对内的物尽其用、人尽其才,成都也敞开怀抱欢迎四海而来的客人。

据悉,“2022中国幸福城市论坛”上发布的“2022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单中,成都位居榜首。至此,成都已连续14年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并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

在鼓励友城企业落户方面,成都创新运用“成都友城产业地图”,积极扩大国际“朋友圈”。截至目前,成都已与全球35个城市缔结为国际友好城市、61个城市缔结为友好合作关系城市。值得一提的是,成都市委外事办将用好自贸试验区、国别园区、领事机构、国际友城等重要外事资源,构建资源统筹和信息共享常态化机制,精准绘制“世界500强企业地图”,进一步加快国际资源的转化利用。

成都还推出了“蓉漂政策”,着力实现“蓉漂之后,再无漂泊”。成都市委人才办李莎介绍,自蓉漂计划实施以来,已引进了海内外高层次人才959名,顶尖团队98个,孕育出上市和过会企业36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9家,占到全市比重超56%。

人们在这里创业创新,也在这里安居乐业。作为一名资深“海外蓉漂”,迪特尔·法农克伦笑称自己也算是个“老内”。他尤其喜欢成都这座城市的活力,也十分认可成都人民的生活态度。迪特尔年轻时在比利时鲁汶大学学习中文,在亲友的推荐下了解到了成都,毕业后就来到了这里。

在成都,迪特尔经营着一家已有十年之久的酒吧,是成都第一家精酿啤酒吧。他的创业伙伴是一位成都人,“他大我十岁,亦父亦兄,教了我很多事,算是我的导师,遇上一些问题,他可以很好地解决,或者教我怎么弄。”

在迪特尔看来,成都这个城市处处可见包容心态,“成都的大家都很客气很友好,愿意和‘老外’聊天沟通。外国人想在成都做生意的话,环境很好,想创业想做个事儿,成本也不算特别高,所以我觉得‘老外’在成都做事并不难。”

“ChengduExpat+”是迪特尔创建的一个“自媒体集群”,业务涵盖城市网站、城市指南、微信平台、KOL互动等,目前关注者超五万名,今年已走过了第九个年头。“ChengduExpat+”的创立,被他视作为“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很多来成都的“老外”都知道这个平台,却不知道是迪特尔是创始人。“当他们发现时,他们都很吃惊,也经常感谢我。”

未来国际化之路加速迈进

2012年,成都正式开通推特、脸书和Instagram账号GoChengdu,发布原创制作外宣产品《成都大运会倒计时100天系列短视频——致敬大运人》;截至目前,账号覆盖人次达1100万,与36个国际友城、45个使领馆、55个重要外交人士、47个知名国外组织机构互关并长期保持优质互动。

2023年,成都大运会作为一场体育和文化的盛会获得了来自各界的赞誉。观看游泳赛事的成都本地人叶作俊说,“不管是旧馆改造,还是像新建的多功能馆,都非常好,达到了国际赛事标准,感觉我们成都为本次大运会做了很多努力!”乒乓球国际技术官员戴安娜·塞琳娜认为,中国带给了她人生中最棒的体育赛事经历。阿塞拜疆击剑运动员阿扎琳说,“这些天在成都的体验都非常棒,和志愿者们聊得很开心,我很感激有机会参观这座城市。”此前,国际大体联秘书长艾瑞克·森超也曾表示这是他此生经历的最棒的一届大运会。

回溯十年前,首趟国际班列从成都铁路集装箱中心站驶出,开启了连接境外105个城市、境内30个城市的浩瀚旅途;十年后,成都大运会闭幕式举行前夕,一辆中欧班列从成都市青白江区驶往位于鲁尔河和莱茵河汇合处的杜伊斯堡港口。而在闭幕式上,会旗也正式交接到了下一届举办地德国莱茵鲁尔区手中。一届具有中国特色、时代气息、青春风采的国际体育盛会就此落下帷幕,但成都的国际化之路刚刚启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上一篇:考驾照一定要花钱挨骂吗?这届零零后要“整顿”驾校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